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构建了“一个核心、两大体系、三大任务、四大目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即以让学生普遍享有专业化、系统化、温情化的心理指导服务为核心;构建校、院、班、宿舍四级网络工作体系和教育、预防、干预工作路径体系;完成课程教学、活动拓展和咨询辅导的三大任务;实现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四大工作目标,全面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各二级学院全面落实、师生积极参与的德心共育,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体工作格局。
一、整合资源,打造一支组织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整合资源,打造一支组织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了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生处、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医院,党群工作部、教务处、安保处、总务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以及心理辅导等工作。
2.通过多种形式,打造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人员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共有6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7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副高职称2人,讲师4人,硕士学历4人,本科学历2人,山东省教学能手1人,潍坊市教学能手1人,诸城市教学能手2人,学校教学名师1人。6人均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专业力量较强,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青年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我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全面素质的养成,不仅应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应该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一直是推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主途径。
1.构建了德心共育,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把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引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实现了课程价值目标从“消极预防”到“积极培养”的调整;课程教学目标从“适应”到“积极”的提升;教学内容从“关注消极心理”到“研究积极品质”的转变;教学方法从“感知为主”到“体验为主”的变革;教学评价方式从单一到多元的变革;构建了德心共育,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1)以积极人格培养为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的核心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侧重于心理品质的优化与心理潜能的开发,强调关注学生对未来的乐观希望、有价值的情绪体验、内在成长的积极动机、积极人际关系、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该课程的重点并不是学生从课堂教学中机械地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运用知识来帮助自己,发挥积极健康的心理的作用。
(2)以心理资本开发为核心,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心理资本的重要特征是心理资本是可以改变和开发的。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高职生心理资本水平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在希望、乐观层面的因子得分高于韧性和自我效能因子分,即高职生拥有希望,但缺乏自信。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加强学生自我效能层面的引导锻炼,从改变高职生的积极自我认知开始,引导其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确立积极的自我评价。
(3)以积极情绪体验为重点,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不是按照严密的学科体系来组织知识,不强调知识的识记,而是注重对心理知识的体验,领悟,对个体心理困扰的解决,积极情绪的体验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因此,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尝试以积极情绪体验为重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为宗旨来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创设了“创设情境→活动体验→知觉经验→整合经验→巩固经验→迁移经验→内化经验→形成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4)以多元化评价为原则,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以考试的形式来考查课程的实效性。以考试来评价课程效果容易轻素质重分数,轻视高职生心理调节能力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我们尝试以多元化评价为核心,强化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发展功能,构建综合的评价模式,即多种方式相结合,变原有的结果性考核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改变考核内容,突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着重考核学生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等心理资本的发展情况。除了上课教师外,还加入了学生互评、自我分析报告、情境性测验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检验和督促学生用积极的心理理念提升自我心理素质的效果。
(5)以积极关系构建为核心,提高课程师资水平。心理教育是发展性教育,也是幸福教育,在积极教育中,积极应当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核心价值和主线,要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每一个人的素质能够获得相对于自身更为积极的发展与提高。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进一步增强专业成长意识,不断完善观念和技能,真正把握时代意蕴、读懂学生心灵和理解现代教育,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的新挑战,努力从学生那里汲取教学营养和灵感,促进自己和学生在心理健康课堂教育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激发,共同成长,努力做更为适合、更加优质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2.创新形成了“1+2+3”的课程编排结构,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1”是指以发展性目标为主线的心理健康教育。该部分教学内容涉及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概述、自我意识、大学生活规划、学习心理、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情绪管理与压力纾解、生命教育等八个方面,作为必修课安排在全体学生的教学计划中。
“2”是指以特殊需要群体为对象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如新生入学适应团体心理辅导、宿舍人际关系指导、恋爱心理指导、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等实践教学项目。
“3”为行业方向选修。课程组在高职院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分门别类地深入研究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潜在就业的行业或岗位的特点,围绕毕业生适应行业岗位需要的心理素质进行研究。通过选修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这些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心理,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行业或岗位,在“察己知人”的情况下更好地处理工作,使自身获得生存与发展。如大学生领导能力训练,朋辈心理辅导能力训练等。
“1”作为学生必修课,安排在全体学生的教学计划中“;2”和“3”这两部分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为跨自然班选修,以模块形式出现,作为公共选修课和团体辅导的实践课程开设。
3.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课程组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让学生先体验,产生情感;再提升,掌握理论;后调试,改变自己”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以心理问题为课程的切入点(案例引入),以活动课(心理测验、心理情景剧、经验交流、对话讨论等)或心理游戏为课程支点,辅以心理知识的讲述与学生课外拓展训练(团体训练、心理社团活动)开展教学。把心理问题作为课程的切入点,就是从学生面临和普遍关心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以活动课或心理游戏为课堂支点,则体现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为导向,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充分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经验和心理体验,而辅以心理知识的讲述与学生课外拓展训练,强调知识的领会性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结合,重在掌握相应的心理调控技能,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
教学中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创设情境→参与体验→知觉经验→整合经验→巩固经验→迁移经验→内化经验→形成品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实现有特色、有温度、有力量的课程目标。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课前线上自主学,课中师生互动学,课后交流分享学三大教学环节。课前线上自主学。教师通过我校自主研发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慕课课程,班级微信群推送学习资料,发布任务清单,并在线答疑交流,根据学生测试和反馈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在线慕课课程,进行在线学习,阅读拓展资料,完成测试作业和小组任务,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课中师生互动学。通过参与式的学习模式,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师把控课堂节奏,点评学生表现,总结讲解要点。课后交流分享学。课后教师,批阅成长作业,分析测评数据,线上答疑解惑,更新在线平台,学生通过在线慕课,巩固拓展训练,完成成长作业,师生交流讨论。
(三)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实效
1.师生满意度高、学生参与积极、心理育人效果明显
我校《德心共育,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心理育人作用。受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影响,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模式都有了积极改善,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课程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优秀,教务处对课程的总体测评为优秀,课堂教学质量稳固提高。
(1)学生认同度高、参与积极、感受深刻。课程组组探索的以积极情绪体验为重点,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入在学生体验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深刻感悟,在感悟中逐步成长,其活动过程之新奇、快乐,其心灵触动之自然、深刻,其产生影响之持久、有效,是其他形式所难达到的。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精神,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性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动力,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很有收获。在学期末对教学效果的反馈问卷调查中,有96.23%的被调查者表示喜欢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有93.25%的被调查者肯定了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动课的效果,认为心理课对自己的多个方面都有有实际帮助。
(2)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到了健康地发展。学生更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关爱他人、管理情绪,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坚毅、抵抗挫折的能力。在省市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文艺汇报表演、志愿服务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令在场师生交口称赞。特别是2019年9月份在诸城市体育馆举行的潍坊市第二十届全运会,我院100多名学生志愿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学生出色的完成了志愿任务,表现出来的积极精神状态,得到了组委会、市领导的一致好评。诚然,这是一种综合教育的结果,但与我校开展的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关系。
(3)促进了我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改善。积极心理学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教育理念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的认可,特别是很多辅导员亲自参加了体验式活动培训后,对这一观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这样的培训展现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没有强制和限制,没有说教和灌输。参训辅导员获得的东西,主要是从身心参与活动中自己体验、感悟到的,是从交流分享、相互启迪中得到的。辅导员从中领悟到了这种教育模式的机理,掌握了其操作技术,迁移到了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辅导员开发出了“体验式班会课”,改变了以往班会由辅导员主宰,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大大提高了班会的效益。
三、充分发挥我校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健康、安全、负责的生活态度
我校于2016年10月与诸城市计划生育协会联合成立了融心理健康教育与青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该教育基地总建筑面积1500多平米,包括心理咨询区、图书阅览区、教育展览区、网络视听区、青春健康大讲堂等多个功能区,以“让青春更阳光”为主题,通过开展多种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系列教育服务活动,帮助青年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树立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不断提高应对成长风险的自我保健、自我保护能力。2017年12月被授予山东省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2019年4月底,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申报的“青春路上,你我同行”青春健康项目成功中标中国计生协2019年青春健康高校项目,并获得中国计生协一万元的项目专项经费支持,这是继2017年11月我校被评为山东省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后,第一次中标高校青春健康教育项目,实现了我院在青春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新突破。据悉,青春健康高校项目,旨在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意识的青年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此次中标,不仅是对我院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认可,更是推动我院青春健康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2020年4月被授予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我们充分发挥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开展多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系列教育服务活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健康、安全、负责的生活态度。
1.将青春健康教育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优秀教师资源,以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教育系列丛书之《成长之道》和《沟通之道》为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思想德道与法律基础等多门课程相互融合,结合我校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辩论会、角色扮演等参与互动式教学方法,先后开展了迎接青春期、人际交往、性行为与决定、计划未来等九大课题的生活技能培训的课堂教学,并举办了“爱情之花,娇艳绽放”、“我的宿舍,我的家”等十余次公开课,加深了青春健康教育课堂的深度,同时我们还定期邀请市计生协会、市妇保院的专家来到学校,给青年学生讲授青春健康知识,拓展了青春健康教育课堂的广度。
2.定期开展开展同伴教育,传递准确的青春健康知识和态度。
同伴教育特点是尊重、平等、形式灵活、参与性强。由于同伴教育源自同学之间的自发组织和自愿参与,志愿者及目标对象均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同伴之间的分享不但成为知识、技能的传递途径,更易成为其能力提升的平台,许多目标对象在接受志愿者培训之后,会自觉地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身边的朋友、同学,自发地参与到下一轮的同伴教育当中,使同伴教育呈递进式扩展,在实践中更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同伴教育者的选拔、招募、指导、监督和评估工作。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同伴教育主持人的选拔标准,通过自愿报名和系部推荐两种方式选拔那些责任心强、性格开朗、努力上进、乐于分享等优点的同学,定期由受过青春健康主持人师资培训的专业老师对他们进行正规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以及人生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利用个人间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班组间的互助活动、联合活动等形式,向周围的青少年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知识和技能。
3.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增加青春健康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我们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和喜好,不断创新教育载体,积极探索通过多媒体展示屏、静态图文板、青春转盘现代化教具以及爱与责任青春健康知识大赛、青春健康主持人大赛、青春健康形象大赛等特色主题活动,增加青春健康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同时选拔活动中的优秀选手与俱乐部的青春健康主持人组成宣讲团,深入周边学校、企业、社区进行巡回宣讲,唤醒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意识,并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截止目前共计举办青春健康特色主题活动40多场,开展专家讲座20多场、组织大型专题宣讲活动10多场,累计受益青少年20000余人。
4.打造多元化的青春健康教育宣传阵地,丰富青春健康教育载体。我们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和“五四”青年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9·26”世界避孕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节庆活动,通过青春健康知识宣传栏,黑板报、主题讲座,青春健康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普及青春健康教育知识,在院报开设青春健康园地,在广播站开设青春健康驿站,加强宣传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服务的重要意义,传播科学知识。与此同时,我们充分结合心理健康节、体育文化节、宿舍文化节、读书文化节等多个活动月渗透青春健康教育内容,一个又一个活动精彩纷呈,参与人数由原来的3000多人到现在的10000多人,参与率达80%。“心理部”和“青春健康同伴社”两个学生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两年来来开展阳光沙龙、社区援助、公益讲座、工作坊、读书会等校内外活动167次,受益青少年多达20000多人。
5.畅通互动渠道,建立形式多样的青春健康服务平台。我们建立了常规化的青春健康咨询制度,青年学生通过预约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和青春健康咨询服务。同时开通了青春阳光服务热线,青春健康教育专题网站、青春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建立了青春健康俱乐部QQ群、微信群,加强线上与青少年的互动交流,每人每天交流信息30条以上,做到及时为青少年答疑解惑。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成立以来共接待来访青少年400多人次,网上咨询500多人次,大部分青年学生接受系统的青春健康教育咨询和心理辅导后,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青春健康问题,而且在自我认识和个人发展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5.以点带面,拓宽服务半径,真正实现髙校服务于地方社会。自 2016年10月我校成立青春健康教育基地以来,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与市计生协、教育局、妇联和诸城农村社区学院等单位不断加强联系和合作,在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我们的服务对象由最初的在校大中专学生,逐渐扩展到周边社区、企业、沿街门店流动青少年群体,我们充分发挥在校青年学生主力军的作用,加强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他们利用周末、节假日走进周边社区、企业、沿街门店,开展青春健康讲堂,实行同伴教育,为附近流动青少年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搜集整理,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并协调解决。同时,我校青春健康教育基地也会定期开展一些特色沙龙活动,比如青春健康讲座、大学生迎新晚会、读书会、职业技能大赛等,给周边流动青少年发放邀请卡,邀请他们参加青春健康教育基地的活动。
于此同时,因为我们青春健康教育基地的大部分师资,同时也是诸城农村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我们充分借助农村社区学院的平台,不断深入诸城各个农村社区,给社区青少年以及青少年的家长宣传普及青春健康知识以及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到贾悦农村社区学院、辛兴农村社区学院、皇华农村社区学院、南湖农村社区学院、密州街道社区学院、龙都街道社区学院十几个个农村社区开展以《成长之道》和《沟通之道》为主题的讲座60多场,受益青少年多达10000多人,受益青少年家长多达5000多人,真正实现了高校服务于地方社会的功能。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建设,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我校不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化建设,充分利用“3·25善爱我”、“5·25我爱我”、“9·25友爱我”、“10·25师爱我”、“12·25珍爱我”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精心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平台,努力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纵向实现3·25--5·25--9·25--10·25---12·25的全贯通,横向注重每个节点、每个时段的宽辐射,强化心理宣教工作链条的联结性,推动教育指导系统化。
1.“3·25善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
开展“3·25善爱我”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将以往围绕“5·25我爱我”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前开展。因为春季是心理疾病高发季也是学期的开始,把3月25日作为启动时间,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更贴近和满足我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普及性。为了保证活动效果,活动月开展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召都会召开多次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长会议和心理委员专题会议,专题研讨“3·25善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听取多方意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3·25善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方案确定之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分批次对不同学院心理助理及心理骨干学生进行活动流程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学生进一步明确了“3·25善爱我”活动意义,掌握了活动具体流程,为后续活动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2.“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活动月
5·25心理健康日,最早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发起,2004年,由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中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是“我爱我”,意在倡导大学生关爱自己,珍爱生命,把握机会,创造成才之路,并由关爱自己发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由5·25心理健康日延伸而来的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作为我校心理育人的一项品牌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对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20年第十三届“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以“疫路花开,追梦成长”为主题,在历年心理健康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既包括一些传统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心理电影赏析,又包括一些特色创新项目,如心理书籍读书会、朋辈线上心理辅导技能大赛、遇见更好的自己Vlog大赛、“战疫情、话成长线上主题讲座”、心理微课大赛、暖心战“役”优秀成长辅导案例大赛等,在活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动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收获成长。
3.“9·25友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
9月份是很多学生踏上人生新征程的月份,大一新生面临着入学适应问题,大三学生面临着职业选择的困惑,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通过“9·25友爱我”朋辈互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实施分类引导,针对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朋辈互助的作用,在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中开展教育引导。对于大一新生,通过“相亲相爱一家人”班集体心理活动课,让友爱弥漫宿舍、教室和校园的角角落落,增强班级凝聚力,帮助新生找到归宿感,更快地转换角色,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对于大二、大三学生,通过“未来可期·不负韶华”,帮助学生进一步增进了对自我的了解与探索,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
4.“10·25师爱我”心理健康活动月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25师爱我”心理健康活动月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他人之长,修正自身不足,提升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营造全校尊师爱生,积极向上,努力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让全校师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提升生活幸福感。比如2020年以“感念师情,我心飞翔”为主题的10·25“师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通过师情“HUA”意活动,倡导大学生关心老师,理解老师,在校园里掀起浓厚的尊师重教的学习风气;通过对大一新生系统的心理测评,及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帮助,让学生体验到温暖与关心,引导学生做自己心理健康的主人,从而预防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师爱我”心理健康线上系列讲座,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后疫情时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探寻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增强成长动力,促进自我成长。
5.“12·25珍爱我”心理健康活动月
“12·25珍爱我”心理健康活动月,旨在通过我爱我,闪光时刻、我爱我,扬帆起航、我爱我,道阻且行、我爱我,温暖有光、我爱我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成长自我,体验到自身的存在价值,乐观自信的发展自己,为自我成长承担起责任。
(1)我爱我,闪光时刻。通过闪光时刻的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会悦纳自己。
(2)我爱我,扬帆起航。通过梦想的呈现,增强逐梦的力量。
(3)我爱我,道阻且行。通过对挫折的正确归因,增强成长的力量。
(4)我爱我,温暖有光。尝试以平常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了解自己的喜恶,清楚自己的悲欢,忠于自己的内心,踏出探索自我的步伐,热爱自己的生活。
五、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四级网络体系,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四级网络体系。优化心理普查排查效度,通过凝聚整合资源,进行梯队建设,构建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网络体系,并按照职责范围,建立逐级发现、逐级办理、逐级报告制度,形成了学生入校普遍教育—在校普遍测评—学期中间普遍排查—学期结束普遍关注的工作模式,将全院心理健康培训、咨询、活动、预防、危机排查等工作纳入“一盘棋”,积极发现,有效预防,指导学生进行自助、他助和互助,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效。
2.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制度。完善心理健康状况月报制度、重点关注学生定期回访制度、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完善从学生、辅导员到学院、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完善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加强对因心理问题休学、复学的程序审批,做好复学后的跟踪关注工作。
六、开展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为主题的科研活动,通过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为学生工作提供了理论决策与实践依据。目前已完成了4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研究,其中厅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在研课题3项,其中省部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2项。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朱耀秀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学校建设
学校设有商学院、金融财会学院、医养健康学院、幼教艺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智能信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8个二级学院,公共教学部,13个科研院所;开设62个专科专业,2个“3+2”本科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职教集团1个,山东省高校新技术研发中心1个,山东省级特色专业3个,优质资源共享课14门,教学团队2个;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学校荣誉
学校分别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强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本文链接:http://m.zhijiaogk.cn/news/show-13357.html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德心共育,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介绍,若以上文章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下方留言评论或者提信息,烟台中职招生网老师一对一进行免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