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山东大学陈玉国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的2020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重大自然灾害狭小空间伤员救治便携式关键急救设备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于洪文、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立祥、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于涛、山东大学副校长吴臻等出席会议。
吴臻简要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近年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加快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山东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将严格落实法人责任制,强化项目的管理,落实项目的保障条件,全力为项目团队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助力健康中国和健康山东战略的顺利实施。
于涛表示,在项目推进实施的过程中,药监局将积极搭建高校企业和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平台,共同推进科研攻关研发创新,助推便携式急救医疗设备快速上市,尽早推广应用惠及群众。张立祥表示,医学科技创新一直是全省卫生健康工作的工作重点,该项目的开展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推动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的发展,增强重大灾害狭小空间的现场救援能力,特别是对于促进医学和工科跨界合作,推动新医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于洪文介绍了山东省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领域技术攻关布局情况,并表示希望该项目的研究能够带动山东省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科技厅将为项目团队做好服务,期待项目取得丰硕成果,为服务山东作出更大贡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处副处长张贤线上参加会议并表示,中心以“专业化、安全度、获得感”九字方针为项目团队服好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团队应积极做好各课题间沟通交流工作,做好风险防控。
会上,陈玉国教授以及课题负责人从立项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内容分解、考核指标以及组织保障和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专项跟踪专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马胜利研究员、天津大学灾难医学研究院樊毫军教授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高孟潭研究员等10余位论证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并从研究重点、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陈玉国教授表示,将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围绕项目整体目标,明确任务指标,落实任务时间节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启动会及实施方案论证会分别由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纵向项目中心主任刘全芬、马胜利研究员主持。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控制学院、齐鲁医院科研处以及项目组成员60余人参加会议。
“重大自然灾害狭小空间伤员救治便携式关键急救设备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面向地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现场救援的迫切需求,针对现有常规医疗设备不适用于狭小空间伤员急救的问题,研发适于现场作业的基础生命支持设备、心肺生命支持设备、创伤凝止血与创伤性感染光动力防控设备,并进行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对推动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的发展、增强重大灾害狭小空间的现场救援能力、提高生命抢救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总预算308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经费2384万元。该项目由山东大学牵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共10家优势单位共同承担。
山东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学校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
本文链接:http://m.zhijiaogk.cn/news/show-18752.html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山东大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狭小空间伤员救治便携式关键急救设备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启动会及实施方案论证会暨多学科交叉论坛在济南召开,若以上文章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下方留言评论或者提信息,烟台中职招生网老师一对一进行免费讲解。